1965年夏天七月里,经过秘书程思远的一再商量,李宗仁终于敲定了回国的日子。由于他以前当过国民政府的代理总统,在政治上和蒋介石不对付,算是“对头”,所以中央对待他的方式很特别。
一方面,我们要看重李宗仁是“抗日的大英雄”这一身份,对他要有足够的敬意和看重。
另外,因为李宗仁以前可是国民党的大领导,所以他回到大陆,对两岸能够和平统一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中央为了迎接李宗仁“回家”,可是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决定由周总理和彭真带头作为中央代表去迎接他,周总理还想着军方也应该派个人去。毕竟,李宗仁不光是个大政治家,在抗日战争时,他还是第五战区的司令呢,说起来,跟新四军还是“老伙伴”了。
琢磨了好久,周总理心里有了个人选,觉得张云逸大将特别合适。
张云逸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在民主主义革命的路上,他的经历比解放军里任何一位将领都要丰富,就连朱老总也比不上他。他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参与到清朝灭亡直到新中国建立的全过程。
李宗仁呢,虽然是国民党那边的人,但在中原大战前,他可不是蒋介石的铁杆手下。在那之前,他在广西可是个响当当的革命英雄。要是论起资历来,李宗仁也算是个“老资格”的革命者了。
因此,要说在以往的革命岁月里和谁有过合作,并且资历上还能“超过”李宗仁的,张云逸大将算是独一份,他以前还做过新四军的参谋长呢。
选定了张云逸大将军后,周总理立刻给他打了个电话。那时候,张云逸已经73岁了。一听到是周总理打来的,他心里就明白,肯定是有大事要商量。于是,他赶紧接了电话,然后急匆匆地赶往中南海。到了周总理的办公室,周总理特别高兴地迎接了他,直接就说:
这次叫您来,是想让您参加一个迎接活动,露个面。
一听说有迎接仪式,张云逸惊讶不已,心想连自己都需要亲自出面迎接,那到底会是个多大的人物啊?
琢磨半天,张云逸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周总理。周总理瞧出了张云逸将军心里的疑惑,二话不说就直接给出了答复:
李宗仁决定要回国了,他和程思远已经谈了好一阵子。主席觉得现在是他回来的最佳时机,所以希望您能来出席一下欢迎仪式。
听完周总理的话,张云逸从座位上站起,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下脚步,转头对周总理说:
“恩来啊,说心里话,要是因为我个人感情,我真不想去接他。想当年,要不是他帮了蒋介石一把,新四军也不会受那么大的损失。可如今他回来能帮上大忙,这些道理我都懂。所以,组织让我出面,我肯定得去。”
张云逸将军讲完这些话,周总理随后站起身,紧紧握住了张云逸将军的手。
真心感激您的体谅,您已经为咱们的事业出了不少力啦。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周总理对张云逸很是敬重,在中央和解放军里,这种尊重到处都是,就连毛主席也十分钦佩张云逸将军,因为他那鼓舞人心的革命经历真的太了不起了。
张云逸将军到底牛在哪儿呢?
要是用他以前拿自己开玩笑的那句话说就是:
要是黄花岗起义第二天,我当时躲在那个地方,只要稍微早点出来一分钟,说不定就成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外的又一个牺牲者了。
张云逸将军表示,他曾参与过孙中山先生指挥的第九次起义,就是那次著名的黄花岗起义。
张云逸参加的那次起义,就是他革命经历的有力证明。
1955年,咱们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给所有军事领导都分了相应的级别。那时候,张云逸因为身体不太好,已经转到幕后工作了。在定军衔的时候,他好几次跟组织说,别给他评军衔了,毕竟他这些年都在后面帮忙,军衔还是给那些在前线打仗的指挥员们更合适。
对于张云逸将军想要军衔的请求,中央其实是不会同意的。因为如果连张云逸将军都没法拿到军衔,那大授勋的意义就小多了。所以,中央军委最后决定,还是给张云逸将军授个大将军衔,但待遇上呢,是按照三级行政来的。
这话到底是啥意思呀?
四级行政级别的待遇,差不多就是大将军的级别和副总理的职位所能享受到的。
享受三级行政级别待遇的人,通常是那些拥有元帅军衔或者担任政治局委员的人。
开国上将属于行政五级,待遇和国务院秘书长一样好。
张云逸大将虽然军衔是大将,但享受的却是元帅的级别待遇。这个特别的安排,是中央和中央军委一起商量后定的。说实话,要是按当时的元帅标准来看,张云逸将军可能还够不上。但要是从革命历史的角度讲,张云逸在解放军里资历最深,所以他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
张云逸将军是1892年出生的,他比毛主席大了一岁。由于他老家在海南,离广州比较近,所以很早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8年,年仅16岁的张云逸到了广州,凭借出色的成绩成功进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学习,然后在第二年,也就是1909年,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2月12日黄花岗起义那会儿,张云逸是革命军里管炸弹的小队长。他跟着黄兴他们一起冲两广总督衙门。可敌人枪炮太猛,加上清军大批援兵来了,张云逸只好先藏起来,这样才没被抓住。
张云逸将军革命经历很丰富,说起来,朱德老总1909年就加入了同盟会,但张云逸将军比他还早。不仅如此,张云逸参与的早期革命活动也比朱德老总多。因此,朱德老总对张云逸非常敬重。朱老总虽然多年来一直是军队的总司令,但他对张云逸总是很和蔼可亲。
张云逸和李宗仁头一回打交道,是在1937年4月份那会儿。
1937年那会儿,西安事变让蒋介石“先打内战再抗日”的计划泡了汤,国共两党又重新联手了。我们党成了抗日的主要带头人,为了让全国军队都团结起来抗日,便开始到处奔走,努力把全国的军队拧成一股绳。
早年曾在广西领导起义的张云逸将军,被中央派回广西,去和李宗仁、白崇禧商量一起抗日的事。李宗仁和白崇禧跟蒋介石长期以来都不太对付。如果我们党能先和桂系军阀联手,那以后蒋介石就没法让桂系的军队再用“摩擦战术”来对付我们了。
当张云逸抵达广西,白崇禧特地出门迎接。后来,张云逸见到李宗仁时,他大方地伸出手,态度既不谦卑也不傲慢。
你得明白,那时候在场的几乎全是桂系里那些“勇猛无比”的大将,个个威风凛凛,但张云逸却依然从容不迫。好多人都晓得,张云逸可是参加过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事业。就连李宗仁都满怀敬意地握着张云逸的手,连声称赞。
张代表,胜之先生,咱们是交手后成了朋友呢。
张云逸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他很有把握。
李长官,现在敌人就在眼前,咱俩在同一条船上,咱自家人可不能跟自家人过不去啊。
张云逸将军的那番讲话,明确亮出了我们党对和平的立场。李宗仁对我党的抗日决心大为赞赏,因此,他特地邀请了同样在广西的川军特使前来,三方坐在一起,热情地交流握手,一起商量怎么共同抗击日寇。
之后,我们党把南方八个省份的游击队伍集结到了华东,这些队伍后来合并成了新四军,张云逸将军就成了新四军的参谋长,同时还管着第三支队。
1941年那会儿,国民党搞了个皖南事变。这事里头,桂系军队也掺和了一脚,这就说明李宗仁和白崇禧对那种搞内耗的战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皖南事变让新四军的主力几乎全没了,张云逸心里头真不是滋味,想着大家伙儿都一块儿抗日呢,中国军队里头咋还能出这种事儿。
因此,张云逸之后对李宗仁的态度就冷淡了许多。想当年,新四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可是全力协助李宗仁的,但遗憾的是,李宗仁一直没把新四军看作是一条战壕里的兄弟。
1965年时,张云逸表示,从个人感情出发,他其实并不想去迎接李宗仁,这就是他心底的真正想法。
李宗仁回国的日子终于到了,飞机轻轻触地后,他迈着步子走下来,一眼就看到了前面迎候的周总理。他连忙拉着妻子快步上前,满心激动地和周总理握起手来。接着,周总理为李宗仁一一引见了前来迎接的我方代表团成员。
聊起张云逸将军,李宗仁脸上满是兴奋,张云逸笑着迎上去,两人握手寒暄道:“真是好久没见了。”
看着张云逸将军那和气的样子,李宗仁心里五味杂陈,他清楚皖南事变给张云逸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现在,就算心里有再多的歉意,说多少声对不起也都没用了。他只能盼着以后能有机会,一点点地去偿还这份愧疚。
这次迎接活动搞得特别棒,李宗仁回国让两岸关系好多了。他以前可是国民党的大领导,现在他喊话台湾的乡亲们,让大家明白中国得统一,也必须统一。有了李宗仁的这份力量,两岸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助力。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股票如何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